「明明讀了很多書、看了很多影片,為什麼學到的東西總是記不牢、用不上?」這是我過去長期困惑的一個問題。
直到我實踐出這套5步驟的「有效學習的方法」,我才真正感受到,原來學習可以這麼扎實、有感、而且持續進化!
很多人以為學習只要「努力看、努力記」,但其實如果沒有一套正確的方法,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原地打轉。我走過多重產業、經歷無數學習曲線的企業經營者與教學者,今天想以親身經歷,帶大家了解這5個簡單卻關鍵的學習步驟!
這篇文章將深入剖析我實際操作「有效學習的方法」的五大步驟,搭配實際案例與心法反思,讓你能一步步把知識變成行動力,把學習變成你最強大的競爭優勢!
第一步:釐清自己想解決的問題──不再盲學,而是精準學習
很多人學習,常常是因為「大家都在學」、「看起來很潮」、「可能有幫助」,但卻沒有想過:我學這個,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這也是我當初最大的盲點。曾經的我也買過一堆線上課程、參加過許多論壇講座,但效果始終有限,直到我開始問自己:「我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舉例來說,當我決定要幫助企業導入AI流程時,我並不是從技術學起,而是從「企業最常遇到哪些流程瓶頸」這個問題出發。當我釐清了這個核心問題,我才有辦法精準選擇該學習的工具、系統和案例。
有效學習的方法,第一步不是吸收資訊,而是問對問題。這一步,看似簡單,卻能大大提升你的學習效率與成果轉化率。
第二步:找到專家們固定交流討論──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我們常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學習這件事上也完全適用。有效學習的方法,第二個核心步驟,就是「找到值得信賴的學習圈」。
我自己長期參與BNI華聚恩分會、奇思AI私研所等專業社群,也與各國的AI顧問夥伴們每月定期交流。這些對話,不只是知識的補充,更是一種思維的升級。
為什麼要固定交流?因為獨自學習容易偏誤,但在群體中討論,能讓你看見盲點、釐清邏輯、甚至得到最新的實務應用建議。
這一步,讓我不再孤軍奮戰,而是透過集體智慧,把一個原本難以咀嚼的知識,快速拆解、轉譯與優化,也讓我真正理解了「共學」的力量。
第三步:像教授孩童一樣解說知識──最強記憶法,就是教一次
這個步驟,是我認為最有魔力的一環。
每當我學會一個新知識,無論是AI模型的運作邏輯,還是某種自動化工具的應用方式,我都會強迫自己用「小學生也能懂」的方式講一遍。
像教授孩童一樣,不是讓你變幼稚,而是迫使你用最清楚、最簡單、最有邏輯的語言來重述你所理解的概念。這一步會暴露出你真正沒搞懂的地方,並讓你進一步優化思維。
曾經有一次,我要解釋「COT」給非技術背景的客戶,我說:「想像你在教一隻機器怎麼看懂人類講話,牠必須先理解你的邏輯,再去看結果,就像指派給最笨的員工樣。」結果那場簡報反應超熱烈,客戶馬上買單導入。
這,就是「有效學習的方法」中最具轉換力的一步:當你能教得簡單,你就學得深刻。
第四步:分享知識──創造反饋,讓學習活起來
很多人學了就學了,藏在腦袋裡或筆記本裡,結果時間一久,忘得一乾二淨。其實學習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大聲說出來」!
我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是透過社群貼文、企業教學、甚至是Podcast內容輸出,把所學內容分享出去。這不只是一種整理,更是一種強迫自己思考的過程。
分享的過程中,觀眾會問問題、同事會回饋意見、學員會帶來真實案例,這些全都是寶貴的再學習契機。
「有效學習的方法」,必須包含輸出環節。你教出去的,其實才是你真正學會的部分。
第五步:反芻、修正並找到更好的解說與理解方式──學習的本質,是迭代
最後一步,是讓知識內化成能力的關鍵。
我常在教完一場課後,回頭問自己:「剛剛有哪個地方學生沒聽懂?我是不是用了太複雜的詞?下次我能不能再舉更貼近生活的例子?」
這樣的反思與修正,就是知識轉為智慧的過程。
舉例來說,當我最早在教企業如何導入AI時,我習慣從技術出發,結果反應冷淡。但後來我開始從「成本節省」、「營收增加」這些商業語言切入,馬上引發共鳴。這就是透過反芻找到更好理解與溝通方式的成果。
別以為學完就結束,真正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不斷地「回看—改進—再表達」。每一次的調整,都讓你離專家更近一步。
當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生將會質變
從「釐清問題」、「找到共學圈」、「用簡單語言教學」、「主動分享」到「不斷反芻修正」,這五個步驟,看似簡單,卻徹底改變了我的學習效率與實戰成果。
現在,不論我是在協助企業導入AI流程,還是在課堂中分享行銷策略,這套「有效學習的方法」始終是我背後最強大的武器。
你是否也曾困惑為何學習成效總是不如預期?是否也想要建立屬於自己一套真正實用的學習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請務必實踐這五步驟,讓你學得快、記得牢、用得上,真正讓學習為你的人生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