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經濟指標(GDP、增長率、主要產業)
阿布達比(Abu Dhabi):阿布達比作為阿聯酋最大酋長國,經濟規模可觀。2023年阿布達比名義GDP約為1.02萬億阿聯酋迪拉姆(約2,779億美元) 。
其人均GDP高達約84,900美元,反映出石油資源帶來的高收入水平 。阿布達比經濟高度依賴石油與天然氣產業:2022年石油及礦業產值增長54%,佔該年GDP的48% 。
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經濟多元化,非石油部門貢獻逐步提高。2024年第三季阿布達比GDP同比增長4.5%,其中非石油經濟成長達6.6%,非石油活動占GDP比重已提升至54% 。
除了能源,阿布達比的建造業(約佔GDP的7.9%)和金融業(約6.1%)等也是重要產業 。
總體而言,阿布達比經濟受惠於油氣財富,增長率受國際油價影響較大,但多元化戰略正逐漸見效,帶來穩定的中高速增長。
台北:台北是臺灣的首都及經濟中心。台北所在的臺灣經濟體系屬於高度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2023年臺灣名義GDP約為7,556.7億美元,在全球排第22位 。
按IMF數據,2023年臺灣人均GDP約32,440美元,顯示出較高的富裕程度 。台北市本身的人口約232萬 ,作為都市經濟,其GDP未單獨公佈官方數字,但台北都會區在全臺經濟中舉足輕重。
臺灣近年GDP實質增長率保持溫和穩定,2022年實質成長約2.45% ;2024年經濟加速恢復,第三季GDP同比成長4.17% 。
產業結構方面,台北市以服務業為主導——服務業產值約佔台北經濟的81.5% 。台北聚集了全臺大量的金融、商貿、科技服務等產業,同時也是高科技研發和總部經濟的中心。
台北目前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資訊通信科技(ICT硬體與軟體)、生物技術、批發零售、金融服務以及會展(MICE)產業等 。
由於臺灣是半導體與電子製造強國,台北作為決策與研發樞紐,匯聚了相關的人才和資本資源。綜觀而言,台北(及臺灣)經濟多元而以高科技和服務見長,增長率雖非高速但相對穩健。
比較:阿布達比與台北的經濟規模和結構明顯不同。
阿布達比GDP雖略低於臺灣總量,但由於人口遠少於臺灣,人均產出極高,財富主要來自石油資源 。
相對地,台北經濟規模受限於臺灣中等的人口與市場規模,人均GDP與一般已開發經濟體相當 。
產業方面,阿布達比長期以油氣為支柱,不過非油產業比重近年已超過一半,體現經濟轉型 ;台北則幾乎沒有天然資源,經濟以服務業和製造業(尤其高科技製造的支援服務)為本,產業基礎更加多元。
增長動力上,阿布達比受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影響較大,但也因政府投資而享有較高速增長的潛力;台北增長較受全球電子產業景氣影響,整體趨於中穩增長。
總的來看,阿布達比富裕且轉型中的經濟與台北成熟多元的都市經濟形成對比。
創業生態(創投環境、政府支持、科技與創新)
阿布達比的創業生態:阿布達比近年來迅速崛起為中東創業熱點之一。
根據2024年全球創業生態報告,阿布達比的科創生態系統價值在2021年下半年到2023年期間創造了42億美元的經濟產值,較前一期間增長28%,成為中東北非地區增長最快的創業生態 。
阿布達比在創業績效方面名列中東第二(以創業退出和融資價值衡量) 。政府在創業方面提供了強力支持:建立了多個專業自由區(如阿布達比全球市場ADGM、瑪斯達爾城自由區、兩四五四媒體區等),允許100%外資持有,並提供稅務減免等優惠以吸引創業公司 。
阿布達比的旗艦科技創業樞紐Hub71目前已匯聚超過250家初創企業,這些企業合計融資額達14.7億美元 。政府基金(如穆巴達拉Mubadala等主權基金)以及活躍的創投機構正在加大對新創企業的投資。
針對重點領域,阿布達比著力發展金融科技、氣候科技、Web3數位資產等新興產業,在這些領域形成了人才和資源的集聚 。
此外,政府推出「黃金簽證」計畫,為創業者和高技術人才提供長期居留便利,結合阿布達比地處歐亞非交匯的戰略位置,吸引海外創業團隊進駐 。
整體而言,阿布達比的創業生態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政府資金投入、國際孵化器引進及友善政策推動下,已形成蓬勃發展的趨勢,被譽為區域內發展最快的新創中心之一 。
台北的創業生態:台北作為臺灣的創新重鎮,擁有相對成熟且充滿活力的創業環境。據StartupBlink等機構評比,臺灣/台北的創業生態在全球排名第24~25名左右,在東亞位居第4 (僅次於中國、日本、韓國),是亞洲隱藏的創業熱點之一 。
台北聚集了全臺最多的新創公司和加速器,市政府並設立「StartUP@Taipei創業服務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創業者辦理公司設立、資金對接等事宜 。政府支持方面,自2016年起行政院推動「亞洲矽谷計畫」,強化物聯網(IoT)、智慧科技創新,並完善創業生態鏈結國際市場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亦打造「Startup Island Taiwan」國家新創品牌,從資金、人才、法規等面向完善創業環境 。在資本環境上,臺灣設有國家發展基金直接投資創投或新創事業,民間創投也日益活躍(如AppWorks創投等為亞洲知名加速器)。
近年來創投資金加速流入,2020年臺灣新創每筆募資額較前一年增加37.5% 。臺北市因聚集高科技公司和研發人才,在半導體、資訊軟硬體、生技與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新創具備全球競爭力 。知名的新創企業如電動機車品牌Gogoro就是從台北起步,展現出本地創新能力。
政府也提供各類補助與資源,例如創業競賽、研發補助、創新實驗沙盒(臺灣是亞洲較早設立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國家)。
總體來看,台北的新創生態建立在堅實的科技產業基礎和政府支持之上,具有充沛的人才供給和完善的孵化網絡,但在風險資本規模和國際曝光度方面仍有進一步成長空間。
比較:兩地的創業生態各具特色。阿布達比憑藉充裕的資本與政府意志,在短時間內打造出區域領先的創業支持體系 。
其優勢在於政府投入巨額資金(如經濟多元化計畫“Ghadan 21”等)和設立自由區提供稅務優惠、100%外資所有權等政策紅利 。
相較之下,台北的創業環境更為自發成熟,依託臺灣長期的科技製造優勢和工程師文化,政府扮演的是補強和連結國際的角色。台北擁有大量技術人才和已有產業聚落,創業者易於對接硬體供應鏈和研發資源,這是阿布達比相對缺乏但正努力引進的部分。
資金方面,阿布達比可動員中東雄厚的主權資金和外資關注,融資筆數快速成長 ;台北的本地創投雖然增長,但資金量體仍偏小,需要更多國際資金合作。就創新領域而言,兩地都將目光投向數位科技(如阿布達比關注金融科技/Web3,台北則深耕半導體/物聯網)。
整體而言,阿布達比的新創生態仍在追趕學習階段但增勢強勁,而台北則是根基深厚但規模有限的穩健生態。未來兩者都在積極彌補自身短板:阿布達比試圖培養本地技術人才和市場活力,台北則努力提高國際化程度與資本能量。
法規與營商環境(稅制、外國人創業門檻、公司註冊流程)
阿布達比:阿布達比所在的阿聯酋以其友善的營商環境著稱。稅制方面極為優渥——個人所得稅免徵,僅對商品和服務收取5%的增值稅(VAT) 。
過去對企業盈利也基本不徵稅,不過自2023年起阿聯酋引入了9%的聯邦企業利潤稅,但仍屬全球較低水平,且許多自由區內的企業在符合條件下可享繼續免稅待遇 。
此外,阿布達比設有多個自由經濟區,企業可在其中享受長期免稅和外資全資控股等優惠政策 。近年法律改革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大多數行業100%持有本地公司股權(過去在非自由區需有本地股東的限制已取消),大幅降低外國人創業的門檻 。
簽證方面,阿聯酋推出黃金簽證(長達10年居留)與綠色簽證等,方便投資者和創業人才長期居留發展 。
在公司註冊方面,阿布達比政府建立了TAMM單一窗口等電子政務平台,使得營業執照申請和公司設立流程簡化快速 。
官方資料顯示,在阿布達比辦理一張商業執照費用低至約270美元,新的商業實體和自由職業者在前兩年還可享受免註冊與許可費的優惠 。這意味著創業者在阿布達比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快速啟動業務。
營商環境的便利也反映在全球排名中:阿聯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名列前茅(2020年時排名第16位) 。
總的來說,阿布達比提供了低稅率、簡化手續和友善外資的法規環境,加上政府主導的各項改革,使其對企業和創業者極具吸引力。
台北:台北的營商環境建立在臺灣健全的法治和透明的法規基礎上。
稅制方面,相較阿布達比,臺灣對企業和個人課稅較為完整但幅度溫和:企業所得稅現行稅率為20%(2018年起由17%調高至20%) ;個人綜合所得稅採累進稅率,最高稅率約40%(淨課稅所得超過新臺幣472萬適用) 。
營業稅(VAT)為5%,稅負水準與阿聯酋類似 。外國人於臺灣創業並無股權比例上的限制,大多數行業允許100%外資持股(極少數敏感行業除外)。
政府為吸引國際創業人才,推出了創業簽證計畫,使外國創業者可以較低門檻獲得1年期居留(可續簽),條件包括創業計畫書或取得當地創投支持等。另有針對高階專業人才的「就業金卡(Gold Card)」制度,一卡集合工作許可與居留,對在臺創業的國際專才提供了便利 。
公司註冊程序方面,臺灣屬於高效率國家:開辦企業平均需要約3道程序、10個工作天左右完成 。臺北市設有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StartUP@Taipei),協助申請人在線辦理名稱預查、公司登記、稅籍登記等,使流程更加順暢 。
根據世界銀行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臺灣整體營商便利度排名全球第15 ,其中開辦企業指標的得分達94.4/100,顯示出註冊成本低且流程迅速 。
法規環境上,臺灣強調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商業法治,企業在台北經營可享有高程度的法律透明度和司法獨立性。總體而言,台北的營商環境相當友善且成熟,雖沒有像中東那樣的免稅天堂政策,但穩健的法規與完善的配套(例如雙語化政策2030推進中)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安全可靠且效率不俗的經營環境。
比較:在法規與營商環境方面,阿布達比和台北各有優劣,反映了不同體制與經濟模式。
阿布達比以零個稅、低企業稅為突出優勢,大幅減輕企業與個人稅負 ;台北則維持正常稅制,以稅收支持公共服務,稅率雖較高但也在合理範圍 。
對外國創業者而言,兩地均允許外資全資開業,但阿布達比提供了更多誘因(長期居留簽證、初創免許可費等) ,台北則以專門簽證和便利的行政服務來降低門檻。
公司設立的流程在兩地都相當快捷:阿布達比透過數位化單一窗口和自由區制度,使得開業“即報即開”成為可能 ;台北也有高效率的線上系統與專責單位協助創業者 。
然而,在法規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方面,台北所在的臺灣受益於民主法治傳統,政策相對穩定且法規變動較可預期;阿布達比雖然政策靈活但由政府高度主導,對於依賴政策優惠的企業來說需要關注政策方向的調整。
整體來說,阿布達比提供的是激勵性、高靈活度的營商環境,而台北提供的是穩健透明、法治保障的經商條件——兩者均在世界層面上名列前茅 ,創業者可依自身優先考量選擇適合的環境。
生活成本與人才吸引力(薪資水平、生活成本、人才資源)
阿布達比:阿布達比擁有極高的生活水準和多元文化氛圍,但相應地生活成本也較高。在全球城市中,阿布達比的生活費用排名靠前,一人月均支出約1,828美元,遠高於台北的約1,181美元 。
綜合比較顯示,阿布達比的整體生活成本比台北高出約55% 。住房租金是差距主要來源:在阿布達比市區租住房屋價格大約是台北的2倍以上 。
不過,高成本同時伴隨著高薪資。阿布達比平均稅後月薪約為3,781美元,約為台北平均薪資的兩倍多 。
由於阿聯酋免個人所得稅,專業人才在阿布達比的實得收入具有相當吸引力。在人才吸引力方面,阿布達比作為國際人才匯集地有明顯優勢——城市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士佔絕大多數(來自超過200個國家的人才) 。
INSEAD全球城市人才競爭力指數將阿布達比評為中東地區第1,在全球也名列前茅 。當地擁有多所世界級大學和研究機構(如阿布達比紐約大學、穆罕默德·賓·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學等),不斷培養和引進高技術人才 。
除了高薪,阿布達比還以優質生活著稱:治安良好,被評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醫療和教育資源先進,有克里夫蘭診所等頂尖醫院和國際學校、大學進駐 。對許多專業人士而言,阿布達比提供了免稅高薪、現代化生活與國際社區,是一個具有強大吸引力的工作與創業地點。
台北:台北的生活成本在東亞主要城市中屬於適中偏低的水平。一般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明顯低於東京、首爾等城市,也低於阿布達比。平均一人月支出約1,181美元 ;住房方面,即使在台北市中心租房,其價格也僅約阿布達比的一半 。
不過,相對較低的生活費也伴隨著薪資水準較低的現實。台北平均稅後月薪約為1,684美元 ,在亞洲發達城市中並不突出;許多本地年輕人才的薪資起點偏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外流的隱憂。然而台北在其他方面對人才有很強吸引力。
首先,台北有大量本地培育的科技人才:全市80%的勞動力受過高等教育 ,理工科人才尤其充足。台北聚集了頂尖的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和超過20所大專院校(包括台灣大學等),源源不斷輸出研發人才 。
其次,台北的居住環境舒適安全,城市乾淨便利、公共交通發達,醫療健保體系完善且成本低廉,對人才具有長期吸引力。根據Expat Insider調查,臺灣在2022年被評為全球第3受外國專業人士青睞的居住地 。
雖然台北外籍人口比例不如阿布達比,但近年通過政府的國際人才計畫(如就業金卡),已吸引數千名海外專才來臺發展。文化方面,台北對外國人相對友善、年輕族群英語普及率提升,加上美食與多元文化生活,使得在此生活具有獨特魅力。
總體來看,台北以較低的生活成本結合高品質的城市生活,加上本地人才庫深厚,對創業者而言能以較小資金養活團隊、並獲得優秀人才支援,雖然需要面對薪資提升以留住人才的挑戰。
比較:在生活成本與人才方面,阿布達比與台北呈現「高成本高報酬」和「低成本低薪資」的對比。
阿布達比物價昂貴但提供高薪且免個人稅,專業人才的購買力實際上更強(平均薪資可支付2.1個月的生活費,相比之下台北僅1.4個月) 。這意味著在阿布達比工作的個人往往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和儲蓄潛力,這對全球人才具備強大吸引力。
而台北雖薪資較低,但日常開支也低,相對而言對創業團隊的資金壓力較小——同樣的啟動資本在台北可維持更長的運營時間(所謂“bang for buck”效益)。
人才資源方面,台北擁有本地培養的大批工程師和專業人才,適合研發型或技術型的新創;阿布達比則以國際人才為主,人才結構多元但需透過高薪/優惠條件來吸引和留住。
對外籍創業者來說,阿布達比的國際化社區更為成熟,英語是商業主導語言,融入相對容易;台北的語言環境主要是中文,但政府正在推動2030雙語國家政策,未來對外國人才的友善度將進一步提高。
總的來說,阿布達比在人才吸引上靠物質激勵和全球化環境取勝,台北則以本地人才優勢和宜居性見長,各自為創業團隊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人才支持與生活考量。
創業環境優勢與劣勢總結
阿布達比的優勢:
• 資金與政策支持:擁有雄厚的政府資金和主權財富支持,新創企業融資相對充裕。政府推出大量誘因(如免稅、補貼、自由區優惠)鼓勵創業 。
• 稅負極低:個人無需繳所得稅,企業稅率低且有免稅期,有利於企業將更多利潤投入再發展 。
• 營商便利:開辦手續簡便快速,一站式服務完善,外國人可100%持股且獲長期居留簽證 。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前列,法規靈活適應商業需求。
• 國際人才匯聚: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吸引全球專才集聚,英語通行,文化多元 。加上高薪和優質生活,對各國創業者和專業人士均具吸引力。
• 基礎建設與市場連結:擁有世界級的數位基礎設施和智慧城市建設,連接中東、歐亞非市場的戰略位置便利 。
阿布達比的劣勢:
• 經濟單一風險:雖在轉型,但目前經濟仍受油氣產業景氣影響較大 。全球油價下跌時,政府支出和市場信心可能受挫,進而影響創業投資環境。
• 本地市場規模有限:阿布達比人口規模小,本地消費市場狹窄,新創企業需瞄準整個中東或全球市場才能實現規模經營。
• 人才本土化不足:科技和創業人才主要依賴外來移民,本地培養的人才供給有限,需長期投入教育培訓。在激烈國際競爭下,留住人才也是挑戰。
• 生活成本高:城市生活開銷大,創業公司的人力和營運成本較高 。對資金有限的團隊而言,在阿布達比生存需要更充足的資本。
• 政策依賴性:營商優勢很大程度來自政府優惠政策,未來政策若有調整可能影響企業經營條件。法律環境由政府主導,對創業者而言需適應當地商業文化和規則。
台北的優勢:
• 產業與人才基礎:擁有全球知名的高科技產業鏈(特別是半導體、電子業),本地技術人才充沛且性價比高 。研發實力強,利於技術型新創發展。
• 多元產業生態:經濟多元穩定,內需市場加上出口導向並存,新創可在各領域找到應用場景(如電動車、生技、SaaS等)。台北作為城市也聚集了金融、醫療等產業資源,提供全面支持。
• 法治透明:法規制度健全且透明度高,知識產權保護完善,企業權益有法律保障。經濟自由度全球第6,營商可靠性強 。
• 營運成本較低:相對許多國際城市,辦公租金、人工等成本較低,創業團隊以較小資金即可運作更長時間 。對初創企業而言,試錯成本低,有利於孕育新點子。
• 生活品質與穩定性:台北宜居安全,基礎建設完善且成本友善,適合長期發展。社會和政治環境穩定,沒有外匯管制,對外籍人士也提供越來越多便利(如英語服務、國際學校),利於吸引國際人才 。
台北的劣勢:
• 市場規模有限:臺灣及台北人口規模相對不大,新創若只聚焦本地市場,成長天花板較低,需要及早布局海外以取得更大發展。
• 創投資金不足:本地創投生態仍在發展中,可支配的風險資本規模不及矽谷、中國等地。大型募資案不多見,創業公司往往需要前往國外融資或尋求跨境合作。
• 薪資水平偏低:對本地人才而言薪酬吸引力有限,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到薪資更高的市場;對外國人才而言,薪酬競爭力也不足,難以大量吸引頂尖人才長期加入,這對新創團隊的國際化組成有影響。
• 語言與文化障礙:英語在台北年輕一代中逐漸普及,但整體商業環境主要使用中文,外籍創業者在市場拓展、人際網絡上可能需要適應當地語言文化。
• 地緣風險:臺灣所處的地緣政治風險(兩岸關係緊張)可能使部分國際投資人和創業者心存顧慮,這種不可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業環境的外資意願。但同時,由於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此風險目前對日常經商影響有限。
總結來說,阿布達比與台北各自在創業環境上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優勢組合:前者以財力和政策撬動快速崛起,後者以產業根基和人才積累厚植實力。
創業者若重視低稅負、高資金支持和國際化氛圍,阿布達比是理想選擇;而看重技術人才供應、成本效益和法治穩定性的團隊,台北則更具吸引力。
在全球創業版圖中,阿布達比和台北正透過各自的優勢吸引創新者,同時也在不斷改善劣勢,以營造更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
想要結合 AI 讓你的效率增長、創造超凡績效嗎?
奇思方舟,支持企業透過AI與自動化技術,提升企業整體營運效率。讓學員成為使用 AI 的專家,並在實際商業應用中磨練自己的技能。如果您在商業拓展、投資領域、創業領域、行銷領域上,在尋找更快速的解決方案,節省您寶貴的時間,加速您的工作效率,歡迎聯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