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尼亞傳奇中,作者把獅子和邪靈做比喻,說只要向善的都是跟著我,那是否只要我們即使不認識基督,向善的話也是對的呢?
這個問題非常深刻,碰觸到信仰、救恩、與道德良知之間的核心張力,也正是《納尼亞傳奇》作者 C.S. Lewis 一直在探討的主題。他本人是基督教思想家,也是一位極有同理心的哲學家,所以他在作品裡面用寓言去描寫這些複雜的神學概念。
我們來針對你的問題拆解看看:
⸻
一、納尼亞傳奇中的寓意:沒受洗會得救
在《最後的戰役》(The Last Battle)中,有一段描寫一位誠實、善良、虔誠的異教徒「Emeth」雖然一生敬拜的是假神Tash,但他從未行惡,心中渴望真理與公義。結果他死後被帶到亞斯藍(Aslan,即基督的象徵)面前,亞斯藍對他說:
「凡你向 Tash 所做的善行,實際上是向我做的;因為 Tash不接受良善,正如我不接受邪惡。你的心是向善的,因此其實你一直是在服事我。」
這段話震撼了許多讀者,也讓很多人問出你這個問題:
⸻
二、那麼「不認識基督但向善」的人,也會得救嗎?
聖經中有幾個角度可以思考:
1. 神看人內心(羅馬書 2:14-16)
保羅提到:「沒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順著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們心裡的律法會為自己作證」。
→ 意思是,有些人即使沒有聽過神的律法,也會照著心中的良知去行善,因為神已把某種道德意識寫在人的心中。
2. 得救是因信,不是靠行善(以弗所書 2:8-9)
聖經強調:「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 行善雖是美德,但救恩的根基是信靠耶穌基督。
3. 神的恩典遠超過我們的理解(約翰福音 3:8)
耶穌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 有些屬靈的事、神的作為,我們無法完全理解或框住。
⸻
三、C.S. Lewis 的立場是什麼?
他認為:
- 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他自己強烈信仰這點);
- 但他也相信神可以透過人的良知、誠實尋求、向善的心,來引導人最終歸向基督,即便在世時不認識祂的名。
他不是在否定耶穌是唯一的道路,而是強調:神比我們更了解人心,也更有憐憫和寬容。
⸻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想受洗
聖經教導我們:耶穌是唯一的救主(約14:6),但神也看重人是否誠實地尋求真理與良善。那些在未認識耶穌的情況下仍持守善行的人,是否得救,全然在神的憐憫與審判之手中。
C.S. Lewis 用亞斯藍對Emeth的回應來表達一個希望:神的愛遠超過人能理解的宗教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