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我在企業管理與團隊溝通中常用的 GROW 模型。作為一個有教練學背景的企業主,我發現這個模型不僅簡單好用,還能幫助我和我的團隊更清晰地面對挑戰、找到方向,尤其是在像 AI 領域這樣一個追求創新與突破的環境裡。
什麼是 GROW Model
GROW 模型其實是一個很結構化的溝通框架,全名是 Goal(目標)、Reality(現實)、Options(選項)、Will(意願)。
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模型是在 Lillian 的教練學課程裡,當時就覺得它特別適合用來帶領團隊、跟員工一對一對話,甚至是用來自我反思。接下來,我就跟大家聊聊我是怎麼把 GROW 應用到整個集團的日常運作中的。
第一步:Goal(目標)——先問清楚「我們要去哪?」
我覺得任何有效的溝通或教練對話,第一步就是要定好目標。比方說,有一次我們的研發團隊在一個 AI 項目上卡住了,進度落後。
我不會一開始就跳進去說「你們應該怎麼做」,而是先坐下來問他們:「這個項目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你們希望在什麼時間點達成什麼成果?」這些問題聽起來很基本,但卻能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終點,而不是一頭霧水地瞎忙。
教練學教我的是,目標要具體、可衡量,而且最好是團隊自己說出來的,這樣他們才有 ownership(主人翁感)。
第二步:Reality(現實)——冷靜看清「我們在哪?」
定好目標後,我就會帶著團隊回頭看現實狀況。這部分我特別喜歡用開放式問題,比如:「現在進度到哪了?有什麼障礙?資源夠不夠?」
有一次,我發現團隊其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跨部門溝通出了狀況,但他們一開始沒意識到。
透過這樣的對話,我不直接給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看到問題的本質。教練學裡強調「覺察」(awareness),這步就是要讓大家誠實面對現狀,不粉飾也不誇大。
第三步:Options(選項)——腦力激盪「我們能怎麼走?」
到了這一步,我會鼓勵團隊一起想解決方案。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沒有任何限制,你會怎麼做?」
這句話很妙,因為它能讓大家跳出框框,甚至提出一些很大膽的想法。比如有一次,我們在討論怎麼優化一個 AI 模型的運算效率,有人隨口提到能不能用外部雲端資源,結果最後真的促成了一個新合作。
教練學裡講究的是引導,而不是我直接丟答案,所以我會多問:「還有什麼可能性?這個方法有什麼優缺點?」讓他們自己權衡。
第四步:Will(意願)——確認「你願意走哪條路?」
最後一步是我覺得最關鍵的——確認意願。光有好點子沒用,得有人願意去執行。我會問團隊:「你們覺得哪個方案最有信心?接下來誰來做什麼?」這不只是分工,更是在確認大家的動力和承諾。
記得有一次,一個年輕同事主動說他想試試某個新方法,我看得出他眼睛裡有光,就全力支持他。結果那個項目超乎預期地成功。
教練學告訴我,真正的改變來自內在驅動力,所以我不會硬推,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
在奇思方舟的實踐心得
在奇思方舟這樣的集團中,GROW 模型幫我把複雜的問題拆解得更有條理。作為領導者,我不是什麼都要自己解決,而是透過問問題、引導思考,讓團隊找到屬於他們的答案。
當然,GROW 不是萬能的。有時候團隊壓力太大,或者目標太模糊,我就得更靈活一點,多一點同理心,甚至跳出模型直接聊聊他們的感受。但整體來說,它給了我一個很可靠的溝通工具,也讓我更像個教練,而不是傳統的老板。
希望我的分享對大家有點啟發!如果你們也有什麼關於溝通或領導的經驗,歡迎跟我交流,我也很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想要結合 AI 讓你的效率增長、創造超凡績效嗎?
奇思方舟,支持企業透過AI與自動化技術,提升企業整體營運效率。讓學員成為使用 AI 的專家,並在實際商業應用中磨練自己的技能。如果您在商業拓展、投資領域、創業領域、行銷領域上,在尋找更快速的解決方案,節省您寶貴的時間,加速您的工作效率,歡迎聯絡!
延伸閱讀
打造團隊的相關內容
- 如何提高團隊向心力與生產力:Emergenetics測試介紹
- 如何建立團隊與組織的信任?
- 打造高效工作環境的方式
- 如何進行有效團隊溝通:企業教練的5種溝通方式
- 主管必知:如何透過開放性提問,進行員工訪談?100 個好用的訪談題庫!